河南确山金土地果桑科技园

红嫂果桑园 作者: 王朝阳

发布时间:2023-03-22

红嫂果

王朝阳

 

周末,文友建超诚邀采桑果,我欣然前往。电动车在宽阔的金城大道上前行,两边的桑果园一片接着一片,茂密的绿林让人目不暇接。

这不是老家赵庄村大王庄东组的责任田吗?仿佛一夜之间,涌出了这么多的果桑树。地头放着一筐筐、一篮篮刚采摘的桑果。邻居热情地打招呼,真心实意地让我尝鲜,“血浓于水”的亲情油然而生。

在一处面积**的桑林前,我们停住了脚步。这块地的女主人叫陈永红,40多岁了,是我的族嫂。她性格开朗活泼,乐于助人,年轻时曾在村小学代过课,工作尽心尽力。乡邻们都很喜欢她。前年,她在“确山果桑王”赫建超的指导帮助下,种了三亩多果桑。今年恰逢盛果期,建超就带着众多文友到她的桑园里采风——摘桑果。

永红嫂(以下简称红嫂)见到我们,非常高兴。她笑着说:“欢迎各位大作家来作客,在果园里可以尽情地吃。”大家寒暄了几句,马上钻进桑树林里一边品尝,一边采摘桑果。果桑树一人多高,枝繁叶茂,穿行于其间,看不到天空。枝间的桑果,长的,短的,粗的,细的,绿的,红的,紫黑的,一个挨着一个,让人爱不释手。当然啦,**吃的要数成熟的桑葚了。一寸来长的紫黑色果实,吹一吹上面的浮土和柳絮,不停地往嘴里塞,甘甜感顿生。这种甜中微酸的滋味,比甘蔗、杏果强多了。文友们微笑着,吃着,采摘着,不时地发出啧啧的赞叹声。不一会儿,牙齿和嘴唇被果汁染黑了。看吧,男同胞们放弃了绅士风度,美女们丢掉了淑女风范。唉,都是桑果惹的祸呀!

有位文友问红嫂,种果桑收入如何。红嫂自豪地答道:“这三亩地的果桑,已经卖了两万多块钱。”

我吃了一惊。这块桑林及周围的几十亩地,俗称“鬼壳”,由于离村庄远,经管的差,肥料跟不上,是老家有名的薄地。多年来种庄稼,旱天不收,雨天不收,风调雨顺的年景还是歉收,真可谓“种一葫芦打两瓢”。没想到,这片贫瘠的土地,在红嫂手里,竟成了聚宝盆。富有开拓进取精神的红嫂,改变农业种植结构,发展特色农业,走上了一条发家致富的道路,堪称农民创业的典范。

这时候,建超成了大忙人,他正在美荣嫂和菊嫂桑园里,手把手地教她们如何裁剪枝干和预防病虫害呢。看着建超忙碌的身影,我不由得心潮澎湃。建超深入农家,不辞辛苦,引导农民种植果桑,提高家庭收入,真是农民的贴心人呀!

天近黄昏,大家聚在一起和红嫂合影。有人建议红嫂应该有品牌意识,在地头挂个招牌,能吸引更多的顾客前来采摘。红嫂不假思索就接受了。

一个艳阳高照的午后,我再一次去桑园里摘桑果,远远地看到几米长的红色条幅上,“红嫂果桑园”五个大字在阳光下熠熠生辉。

 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(作者单位:山县一初中)

分享:

【如果您还没有关注“公司名称”手机网站】

Top